直腸癌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系復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后復發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主要癥狀
1、早期直腸癌多數無癥狀。
2、直腸癌生長
到一定程度時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瀉等。
3、大便
逐漸變細,晚期則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惡病質。
4、腫瘤
侵犯膀胱、尿道、陰道等周圍臟器時出現尿路刺激癥狀、陰道流出糞液、骶部及會陰部疼痛、下肢水腫等。
治療方式
直腸癌的治療需要以外科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的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兩種。
根治性手術
(1)經腹會陰聯合切除(miles手術) 適用于距肛緣不足7cm的直腸下段癌,切除范圍包括乙狀結腸及其系膜、直腸、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腸窩內組織和肛門周圍皮膚、血管在腸系膜下動脈根部或結腸左動脈分出處下方結扎切斷,清掃相應的動脈旁淋巴結。腹部作永久性結腸造口(人工肛門)。此手術切除徹底,治愈率高。
(2)經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術 也稱直腸癌前側切除術(dixon手術),適用距肛緣12cm以上的直腸上段癌,在腹腔內切除乙狀結腸和直腸大部,游離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腸,在腹膜外吻合乙狀結腸和直腸切端。此手術的損傷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門,較為理想。若癌腫體積較大,并已浸潤周圍組織,則不宜采用。
(3)保留肛括約肌的直腸癌切除術 適用于距肛緣7~11cm的早期直腸癌。如癌腫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細胞梗塞而有橫向淋巴管轉移時,這一手術方式切除不徹底,仍以經腹會陰聯合切除為好?,F用的保留肛括約肌直腸癌切除術有借吻合器進行吻合,經腹低位切除-經肛門外翻吻合,經腹游離-經肛門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經腹經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姑息性手術
如癌腫局部浸潤嚴重或轉移廣泛而無法根治時,為了解除梗阻和減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將有癌腫的腸段作有限的切除,縫閉直腸遠切端,并取乙狀結腸作造口(hartma手術)。如不可能,則僅作乙狀結腸造口術,尤在已伴有腸梗阻的患者。
2、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在直腸癌治療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目前認為局部分期較晚的中低位直腸癌,術前同步放化療后再手術比先手術再放療的生存期更長。
3、化學治療
直腸癌術后病理分期為ⅱ期和ⅲ期的患者,建議術后化療,總化療時間為半年。
4、轉移和復發病人的治療
局部復發的治療
如果局部復發病灶范圍局限,且無其他部位的復發、轉移時,可予手術探查,爭取切除。既往未行盆腔放療的患者,盆腔內復發病灶采用放射治療,可暫緩解疼痛癥狀。
肝轉移的治療
近年來不少研究證實直腸癌肝轉移的手術切除效果不是原來想象的那樣悲觀。直腸癌患者發生肝轉移,不論是與原發灶同時存在,還是原發灶切除后才發生的,若肝轉移灶能被徹底切除,則可提高生存率。凡屬單個轉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為多個肝轉移灶而不能手術切除者,可先全身化療,使腫瘤縮小到能手術切除的時候再行切除,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對部分患者而言,即使強烈化療也不能使肝轉移瘤縮小至能手術切除的程度,則行姑息性化療。
無手術切除機會的患者,采用全身化療。如果有轉移部位導致的疼痛、出血梗阻等,則可采用相應的姑息治療措施,如放療、止疼藥、造瘺術等。
想知道您適合哪種治療方案,立刻在線咨詢或電話咨詢腫瘤專家:0813-5555120,免費獲取專業的治療建議。